DSE「榜眼」入醫科也受抑鬱焦慮困擾  升大專適應問題求助增 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8/14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青協近年接獲關於大專生適應問題的求助個案有上升趨勢。(資料圖片)

一名準備下月開學的17歲準港大女生,疑因學業壓力昨跳樓殞命。有心理學家稱,曾接獲多名尖子求診,一名DSE女「榜眼」成功考入醫科,仍擔心未能應付學業而患抑鬱及焦慮。

有輔導機構指關於大專生適應問題的求助個案,近年有上升趨勢,社工估計是與轉制中學文憑試(DSE)、學生解難能力不成熟所致。促家長觀察子女的開學情緒及行為變化。

香港青年協會單位主任兼註冊社工吳錦娟表示,每年9月開學前後,青協大專生輔導熱均接獲關於大專生適應問題的求助個案,大部分於開學後問題浮面才求助,較少在大學招放榜後至開學前夕期間求助。求助數字自2012年首屆中學文憑試(DSE)後開始增加,近2、3年再進一步上升至每年數十宗。

求助學生主要擔心升大學後人生路不熟,不似中學有班主任打點一切,要靠自己摸索,並害怕未能在大學結交朋友,以及擔心大學成績不理想等,求助人當中不乏醫科、會計等專業學科學生。

一般人以為成績好的學生升學壓力較少,但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過去曾接獲多名DSE滿分「狀元」及「榜眼」學生,在升大學期間受情緒病困擾求診,相信與他們追求完美的性格、家長施加壓力有關,相反成績較遜色的學生及其家長則對學業成績不那麼着緊。

鄒凱詩於近3年內接獲過1名就讀Band 1中學的女生中五時主動求診,女生「永遠攞A」卻仍然擔心成績差,確診焦慮症;女生其後在DSE考獲6科5**成為「榜眼」,入讀醫科,仍擔心成績追不上,甚至擔心將來能否做到一名好醫生等,將問題災難化,確診抑鬱症,試過因為應付校內小測而失眠,出現肚痛、頭痛等,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後,病情於大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好轉。

大專生相關求助數字增加,吳錦娟估計是與轉制DSE有關,新制下適齡入讀大學的學生年齡,下降1歲至17、18歲左右,更不用經過中學會考(HKCEE)和高考(HKALE)兩個公開試「過五關斬六將」,「解難及面對困難能力沒以往的學生成熟」,加上香港環境壓力大,學生自小累積的讀書壓力若未及早處理,會延伸至大學階段爆發。

鄒凱詩亦發現,轉制後於中學升大學期間求診的數字有所上升,相信是DSE「一試定生死」令學生壓力增加,大部分求診者患焦慮及抑鬱等情緒病。

開學在即,吳錦娟建議家長觀察子女的情緒及行為變化,例如是否變得容易發脾氣、經常失眠、逃避上學,以及對興趣及社交活動欠動力等;學生應多做運動及聽歌減壓,若出現持續感到憂慮,應及早找人傾訴。

【更多相關報道】

17歲準港大女生疑學業問題跳樓殞命 與相依母親永訣